一、政策体系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晋城市委市政府对标一流地区,推出改革创新、金融服务、人才支撑等8方面128条政策举措,提供近30亿元资金支持,有效破解了“职能定位”“有钱干事”“有权干事”等经开区发展的瓶颈。晋城经开区则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出台“以投促进24条”“风险补偿28条”等产业政策,构建起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全生命周期创新体系、系统化产业政策体系、市场化运营服务体系,重塑新质生产力政策支撑体系,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二、产业生态构建,聚焦光机电集群
晋城经开区探索飞地招商、场景招商、成本招商等七种模式,建立“招落一体”机制,围绕视觉系统、新材料、人工智能“三条特色产业链”为核心,已形成以富士康为龙头的“1+130”光机电产业集群。在产业配套方面,“三链”已形成“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终端产品”的全要素生产能力,本地配套率超70%,初步构建起全链条光机电产业生态。同时,经开区出台《“1525”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方案》,围绕产业配套、资金供给、人才、物流等九大领域,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服务,将中央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助企纾困。
三、科技创新赋能,强化人才支撑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平台强引擎,围绕服务光机电产业升级,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以科技强链条,围绕“3条特色产业链”和“5条产品短链条”,聚焦“卡脖子”堵点强化科技攻关,重点推进纳米陶瓷玻璃、异质集成复合衬底技术在智能家居、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实现光机电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在链上转化、与产业融合。以优势强动能,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支持前沿技术研发,推进量子核心器件国家重大专项、柔性纳米复合材料医疗应用等项目,加快研发中试。同时,经开区整合10余所职业院校成立光机电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柔性引才政策吸引7位院士、93位博士入驻。注重基础性人才引入,与全省技术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形成“人才池”动态满足企业需求。
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进一步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创新“1+1+N+X”全代办机制,实现“拿地即开工”。推行“管运分离”改革,对国有公司进行市场化改革,形成“国有企业+专业机构两轮驱动”的“1+N”经营模式。从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出发,为着力解决企业成本偏高、招商面临困境、创新活力不够、人才短板突出等七个主要问题,制定出台了《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计划》,班子成员躬身入局、身先士卒,啃最硬的骨头、扛最重的任务;各级各部门对照行动计划,找准坐标,找到切入点、找出努力方向,营造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未来,晋城经开区将锚定“建设光机电产业集聚城市”的战略定位,紧盯“千亿级光机电产业集群”目标,突出“优土壤、育良种、提环境”,以优良生态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