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晋城开发区“七招”打开“精准招商”新局面 今年以来,晋城开发区积极探索多种招商模式,拓宽招引渠道,用好用活“7种招商方式”,有效推动了光机电产业集链成群。一是大赛招商,在深圳举办光机电创新创业大赛,坚持赛场相马、专家评判、优中选优。英特丽电子正是在首届大赛中脱颖而出、落地晋城,目前已成长为华北地区最具规模的SMT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二是产业链招商,绘制“三链”图谱,围绕“链主”企业需求,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入驻集聚。目前,依托“链主”企业中科创源,今年已落地项目12个,总投资37亿元;正在对接海尔、康佳等龙头企业,建设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坚持发挥“一院三专家”的智库把关作用,所有招引项目都需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方能入区。三是小分队招商,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西安设立常态化驻外招商小分队,融入当地光机电产业圈,及时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四是中介招商,依托深圳电子行业协会、森铭、晨兴等专业招商机构,让熟悉市场的人带领我们找市场。五是平台招商,利用光机电产业研究院的平台制度优势,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孵化,最终实现本地产业化。六是基金招商,发挥谷雨基金等政府性基金的市场机制和产业导入作用,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晋城。七是飞地招商,在武汉、西安等光机电产业重点区域建立孵化平台,利用当地人才、技术优势,完成创新研发,落地晋城生产。
晋城开发区全力构建“两院一站一平台”创新共同体 近年来,晋城开发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释放光机电产业集聚发展“第一动力”,努力构建“两院一站一平台”创新共同体。“两院”,设立光机电产业研究院和鸿智纳米研究院,作为光机电产业技术研发的主平台,统筹解决光机电企业各类技术难题。“一站”,组建由中国科学院范守善院士领衔的院士工作站,集聚行业领军人才,推动更多光机电关键技术成果落地孵化,目前已吸引7位院士加盟、59名博士带项目落户。“一平台”,成立技术转化平台公司,对接社会资本,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运作、产业化转化。目前,正与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科研团队合作,持续推动6项“卡脖子”技术攻关。其中,锑化物激光器芯片、半导体复合衬底2个项目已经开始量产,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超高速机器视觉、柔性纳米复合材料、纳米陶瓷、纳米硬质合金4个项目正在加快中试。这些项目已成为晋城开发区最具潜力的“六新苗圃”。
晋城开发区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 近年来,晋城开发区逐步建立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发展机制,持续强化人才供给,坚持柔性引才与培育技能人才并重,初步构建了“金字塔式”光机电人才结构。一是持续引进高端人才,首先是以项目研发为载体,积极与武汉理工大学等13所省内外院校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立“双向飞地”,柔性集聚高端人才200余人。二是重点培养专业人才,全区整合10余所职业院校,成立光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在山西科技学院设立光机电专业,每年可培养相关专业人才近6000人。三是产业吸引技能人才,富士康在晋城发展近30年,累计培养了4万名专业技师和10万名产业工人。人才资源已成为开发区发展光机电的又一比较优势。
【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平开发区抓紧干、求实谋,凝心聚力收好官、开好局 第四季度最后两个月,是收官迎新的关键之时。近日,高平开发区多措并举、善断当下抓紧干,聚神聚力、善谋未来求实干,鼓足干劲收好官,发起总攻开新局。
一是紧盯指标抓调度、争进位。对标对表考核指标,审慎研判优势短板,紧盯工业总产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规入统等主要经济指标,同强的比、跟快的赛、向高的攀,用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二是聚焦项目赶进度、拓增量。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一手抓紧基础设施三年建设“大会战”收官布局,利用一到两年,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让“五大园中园”配套功能有颜值、有气质、有温度,筑好“巢”、引来“凤”;一手抓实(山西)康硕、泫氏铸造、福电(山西)、海诺科技、福江不锈钢和众禾壹心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项目建设全力提质、全程提速、全面提效。
三是主攻产业聚集群、延链条。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在“链主”引培上攻坚突破,在“链条”打造上持续发力,在“链长”机制上完善创新,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让园区龙头企业“舞”起来、强起来,推动“五大园中园”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链,利用两年时间开展园区厂房入驻“大决战”,让龙头企业优势聚起来、好的上下游项目引进来、好的企业落下去,帮扶本土企业转型升级、焕发生机、强起来。
四是深化改革立机制、蹚新路。一方面,做“精”管委会,聚力“三化三制”改革新要求新部署,建设“有谋略、有胆识、有战斗力、有向心力”的领导班子,锻造“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干部队伍,树建“重品行、重实干、重业绩、重廉洁”的鲜明导向,让新的“三制”改革走深走实;另一方面,做“强”平台公司,放权放手、授权赋能,聚新升格集团公司“五指成拳”之力,引导集团旗下公司进园区、驻厂区,集团牵头抓总、一企管一园,谋发展、闯市场、强身健体,让新的“三化”建设行稳致远。
高平开发区探究及里、群策群力,提纯开发区招商模式新境界 近期,高平开发区聚焦招商引资“反面”典型案例,“剑指”自身、“刀刃”向内,探究及里查摆项目“招引难、落地慢”的问题,群策群力谋划“招落服”一体化招商模式,全面构建新形势下开发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
聚焦“政策研判不精准、导致项目夭折”典型案例,着力破解“才与人”的问题,锻造专业化招商团队。通过“复盘”投资大、效益好的项目,深刻反思、做“人才”招商大文章。坚持以培养专业招商团队为主体,聚焦宏观产业、政策、趋势,遴选行业专家传道授业,培养熟悉产业发展,洞悉市场规律、深耕细分领域的“专才”;着眼税务、法务、财务等专业实务,邀约职能部门一线骨干现身说法,培养懂法律、善经营、精招引的“全才”;以试行全员招商为目标,压实招商部门主责主业“硬压任务”,引导相关部门揭榜挂帅“定指标”,让全员在“实战”练就招商本领、提升引资能力。
聚焦“双方诉求差异大、导致合作终止”典型案例,着力破解“物与资”的问题,锻造全方位园区硬支撑。通过“解剖”配套资金大、奖补需求高的项目,追根溯源、下“物资”支撑硬功夫。聚焦基础设施、要素配套、园区运营、投资融资和政策奖补等层面,从招商项目前期招引入手,开展厂房入驻“大会战”,补齐硬件设施短板;授权赋能平台集团公司,放手闯市场、做强蹚新路,引导各级子公司进驻园区,新旧项目以“新”对待、新老企业以“情”感召,靠前紧盯“物”的服务,理性投融“资”的合作,毫无差别、一视同仁,让项目企业从洽谈参访之日起就“投资有信心、创业有保障、办事有人管、生活更舒心”。
聚焦“市场驾驭能力低,导致项目暂缓”典型案例,着力破解“流程与体制”问题,锻造一体化招商体系。通过“探究”市场因素、投资意愿减弱的项目,由表及里、谋“体系”长远之策。聚力从招引、落地、服务等方面,建立内部工作责任清单,严明自身职能职责边界,实现招商、规划、审批、运营、奖补等部门之间的有序衔接、无缝对接;聚焦每一个项目、紧盯每一个环节、抓实每一个层面,主要领导坐镇抓、分管领导带头干,联席会议预判、专业人士研判、合同协议约定,探索建立全流程决策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领导带队、师徒结对,一个项目多轮次、几个项目多批次,模拟推演、实战提炼,力争集成“招落服”一体化招商新体系。
项目“招引难、落地慢”是当前建设开发区升级版亟需破解的一道难题。下一步,高平开发区将坚持以“案”大调研、以“案”实复盘、以“案”真探究,补短板、立机制、建体系,蹚出新形势下“招落服”一体化开发区招商新路,为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有力支撑。
【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阳城“三招”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阳城开发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断在管理体制、制度机制、营商环境等方面出硬招、出实招、出新招,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
1.出硬招,优化内部管理体制。推行“指挥部+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公司”的大项目专班制。指挥部由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兼任指挥长,代表党工委、管委会行使职权,统筹协调园区各项工作;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由择优选拔的科级干部兼任,负责党工委、管委会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项目的招引洽谈,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园区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园区运营等。落实“三化三制”改革。一是以扁平高效、运转顺畅为目标,对部室职能进行优化调整,明确部室职责和岗位设置,按照承担责任、任务量等确定岗位系数。年初将省考核指标任务和年度重点工作细化分解至各部室和具体人员,并开展了全员岗位竞聘,责任落实到个人。二是建立目标过程双统筹和绩效薪酬双管理的分层考核体系,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要素保障等成效进行跟踪督导、动态评估,结合承担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落实绩效工资制,实现层级管理、优绩优酬。
2.出实招,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承诺制,做实开发区与企业双向承诺,开发区承诺为入园企业提供土地、标准厂房、扶持奖金等优惠政策,企业承诺达到约定的投入、产出、税收强度、安全、环保等相关要求,同时在招商协议中明确履约内容、时间、退出条件等,提升项目落地高效性。拓展“一本制”审批服务范围向新建、改建、扩建的所有企业投资项目延伸,将中试项目纳入“一本制”服务范围,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创新研发。全年列入“一本制”项目21个,涉及49个事项,为企业节省费用390万元。标准地,成立标准地收储工作专班,统筹开展土地指标争取、手续办理等各项工作,为项目招引储备土地。成立土地综合整治公司,通过宅基地复垦等方式获取土地占补平衡指标。2023年完成2宗178.45亩标准地的出让。完成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为松吉电动、超精密零部件加工项目、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的落地提供保障。全代办,组建“全代办”队伍,为项目落地提供审批全流程服务,服务范围扩展至省、市审批事项,累计完成全代办事项111件,涉及62个项目,其中新项目52个。
3.出新招,不断创新招商模式。探索“政府+开发区+社会资本+公司”的招商运营一体化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链接”企业多、招商经验丰富的社会资本方,将电子信息产业园招商运营整体委托社会资本方,给予其招商优惠政策,赋予自主招商权力。开发区负责制定项目招引“负面清单”,做好优惠政策兑现,并与社会资本方就亩均投入、产出、税收强度等签订协议进行考核和对赌,保证招商引资成效。
阳城开发区抓牢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阳城开发区紧紧围绕全县“十大战略定位”和“三个三”发展布局,锚定“一区四园”产业发展定位,抓牢抓实项目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全面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一区四园”竞相发展,多线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台头现代精细化工产业园,主要进行污水处理厂、固废垃圾分类转运站、燃气调压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已签约的山西九信年产5000吨3-巯基丙酸甲酯生产线项目。演礼新兴科技产业园,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落地电子信息产业园,采取“政府+园区+社会资本+公司”的新型招商模式,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同步推进。目前,链主企业松吉电动车已注册落地并入场装修,链上企业弘毅电池制造有限公司已入驻并试生产,其它配套的智能影像半导体生产项目、超精密部件生产项目等项目有序倒排入园时间。安阳现代陶瓷产业园,规划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项目,建设高岭土、焦宝石、莫来石、硅肥、气凝胶、石墨烯、碳纤维等产品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建成后可达到年处理350万吨煤矸石能力,为陶瓷产业提供高端原料,并向下游延伸,形成产业链条。八甲口循环经济产业园,布局智能铸造车间、智能工厂,引进铸造及机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发展智能铸造技术和系统,建设“数字化铸造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转型支撑不断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聚焦陶瓷、电子信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中原城市群等区域,通过中介招商、共建园区招商、长板招商、亲情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模式,加快项目招引落地。全年累计对接企业67批次、项目32个,已签约落地7个,涉及投资总额80.32亿元。“三个一批”压茬推进,2023年四次“三个一批”活动,共涉及项目31个,总投资92.71亿元,签约开工率、开工投产率、投产达效率分别达到100%、39.79%、100%。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实行党工委班子成员包重点工程、部室包联项目制度,建立项目专班,全程领办代办包办,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目前,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一期、净水材料厂、干混砂浆、时代陶瓷技改、脱硫石膏一期等项目建设完成;电子信息产业园、乔氏琉璃产业园、泓浩陶瓷、苏州智慧产业园等项目达到预期;高端铸造产业园、中试基地、低浓度瓦斯利用等项目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内部活力有效激活,营商环境添力争彩。一是坚持以“沟通顺畅、运转高效”为原则,出台《深化“三化三制”改革,释放开发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实施方案》,重塑开发区管理体制,重构开发区职能体系,提升干部职工能力素养,激活内生动力。二是加快“管运分离”步伐,委托第三方编制改革方案,厘清管委会与平台公司职责,建立平台公司管理运行考核机制,强化管委会出资人管理和合同履约管理;通过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构建平台公司现代化管理运行体系。三是精准实施“一本制”和全代办,全面落实“保姆式”服务。持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沁水开发区利用外资量质齐增 今年以来,沁水开发区提前谋划、靠前服务,多措并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推动利用外资量质齐增。1-11月,全区累计实现利用外资53746万美元。一是推动重点外资项目到资。建立开发区重点外资项目清单,倒排工期建立常态化外资项目包扶工作机制,成立外资工作专班,逐月针对重点项目召集专题会议,集中调度、解决项目到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积极推动美中能源潘庄区块煤层气开采和中石油马必区块、成庄区块煤层气开采等重点外资项目到资。二是打造新的外资增长点。抓好现有外资项目增资,对经营状况较好,有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鼓励其增资或利润转投资。同时围绕开发区“煤层气、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充分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主动做好招商引资推介,主动对接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培育产业集群,通过形成产业集群吸引外资流入。三是做好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全面覆盖开发区现存外资企业及在建项目,通过走访调研、电话联系、网络对接等多种形式,听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收集对改善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提出的困难诉求进行帮扶解决。下一步,沁水开发区将继续扎实推进外资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外资投资信心,为外资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力促引进更多外资项目落地。
沁水开发区以“三优化”持续发力,提升企业服务效能今年以来,沁水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一是优化集成办,政务服务要有新改进。树牢“高效办成一件事”理念,立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在原有集成办工作基础上,聚焦支柱产业、重点工业领域,实现更多跨部门、跨层级“一件事一次办”。二是优化跨域办,智慧服务要有新突破。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推动政务服务“动态服务”向“静态服务”转变,持续深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升级云上服务,设置“网上办事区”,推进线上线下“网厅融合”,让服务方式从笑脸相迎的“有感服务”向不见面的“无感审批”迭代升级,以信息化支撑创优“无感智办”服务新模式。三是优化增值办,全链条服务要有新成效。聚焦企业群众需求,推动政务服务从事前服务扩大到事中、事后服务增值升级,不但要靠前一步主动服务,做好分内之事,更要向后一步超预期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意外之喜,打造“事前怎么办、事中便利办、事后办什么”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以精准、全面的增值服务,解决企业群众后顾之忧。
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举办西安“沁河碳谷”碳基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论坛 2023年12月22日,沁水开发区在陕西西安举办“沁河碳谷”碳基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论坛。西安融军通用标准化研究院、中航制动复材、上海骐杰新材料股份等企业负责人,及成都科技大学、延长科技洁净能源研究院、天津工业大学等专家教授共计4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上,沁水开发区负责人介绍了沁水开发区碳基产业的发展历程、未来规划等方面的情况;有关专家阐述了沁河碳谷产业的规划蓝图,4位教授围绕自身研究方向发表了专业演讲;代表企业进行了交流发言。论坛最后,沁水开发区向与会人员发出邀请,希望各位嘉宾及企业家前来沁水观光考察和投资兴业,共同推动碳基复合材料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沁水开发区财政体制资金兑现,助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沁水开发区财政局根据《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方案》文件精神,经与沁水县财政局、税务局和审计局沟通协调,并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顺利申请到财政体制分成资金1.5亿元。财政体制分成资金的顺利申请,成为开发区平台公司融煜公司及其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助推器。资金的到位不仅为公司缓解了资金压力,也有利于加速多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进度。随着这些资金的注入,融煜公司将能够更高效地推动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园区的项目承载力。
【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陵川示范区延链条、建集群,精准招商释放“新磁场” 今年以来,陵川示范区积极探索“园区+链主企业”的招商模式,围绕重点产业链做好项目招引,积极开展外出招商洽谈,全力推动招商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围绕“导向”招。按照示范区“有什么,缺什么,招什么,怎么招,谁去招”的工作导向,以文旅康养、精品农业为产业方向,加强与优质客商的联系,准确把握企业需求和市场导向,先后多次赴广州、深圳、长沙、郑州、新乡、开封、洛阳、济源等城市开展外出招商13次,共走访企业、院校20余家,对接项目10个。目前,成功与中健瑞祥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就陵川县健康养老相关领域的合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河南恒通建设集团就松庙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示范区投资运营公司旗下子公司山西省情系太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与河南网数旅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山西晋豫全域旅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具体实施陵川全域旅游市场运营。
二是依据“龙头”找。依托王莽岭景区、七彩太行国际冰雪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链主企业,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紧紧围绕“建链、强链、延链、补链”的链上招商模式,不断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对产业链上游“追根溯源”、中游“强筋健骨”、下游“顺藤摸瓜”,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动力。中惠旅智慧景区有限公司、河南恒通建设集团、中健瑞祥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优质招商线索正在洽谈中,力求以全方位、优质高效的“保姆式”服务,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三是立足“校企”聚。坚持“走出去”,做好校地合作“大文章”。围绕高层次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项目招引、载体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与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郑州体育大学、清华大学河南校友会、河北省教育基金会等高校学会开展交流洽谈。目前,成功与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力争以最广的“朋友圈”、最好的“生态圈”、最优的“服务圈”,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陵川示范区强宣传、重推介,多元招商吹响“新号角”今年以来,陵川示范区坚持“做大朋友圈、画好同心圆、寻求招商资源”的工作思路,既“引进来”发展,又“走出去”推介,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火力全开,从“捡进篮子都是菜”到“提着篮子去选菜”。一是积极对接中国旅游业商会、河南省旅游业商会、广东省河南商会、浙江省山西商会等商会和招商大使,充分利用地方商会、招商大使在专业领域人缘熟、路子广,加之熟悉示范区现状和人文环境的基础上,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二是每季度通过政府官网、政务信息网、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清单。目前,示范区共报送推介项目9个,其中,太行锡崖沟旅游度假区山泉药浴项目、太岳康养中心项目已被选入省级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三是灵活参加各类招商活动,进一步提升示范区的知名度和投资热议度。8月份,对示范区宣传片进行了重新修改制作;10月份,赴郑州参加中国城市年鉴社、中国城市千年千村计划课题组、深文控股集团主办的“中国城市乡村文旅投洽会”,并在现场宣传推介示范区,发放招商图册近200册;11月份,赴北京参加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对接了通用技术公司、国药集团、湖北文旅康养养老有限公司等企业,让诸多文旅康养企业进一步了解了陵川,关注陵川示范区,也为今后良好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陵川示范区推动数字经济建设 今年以来,陵川示范区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从顶层设计、赛道布局、招商培育等方面,扎实推动数字经济工作。
一是强化谋篇布局,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第一时间成立了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区情,确定了产业互联网、数字文创等融合赛道,将智能系统和装备、智慧旅游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二是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数字化发展进程。依托王莽岭景区和七彩太行国际冰雪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景区,积极转变文化旅游宣传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加强文化旅游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拓宽宣传载体、加强交流合作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康养陵川,夏养陵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运用数字手段赋能智慧旅游,实现重点区域的Wi-Fi全覆盖、旅游区全域的通讯及4G网络信号全覆盖,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等多角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数字经济转型发展。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结合市场需求,投资320万元,先后对古郊锡崖沟新建度假村,夺火望洛、琵琶河、寺南岭、塔水河,六泉七彩滑雪场、赶马双等偏远乡村及旅游重点区域进行宽带接入覆盖,进一步提升传输网络接入承载能力,补建移动网络建设站点,支持物联网改造。统筹推进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问题,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网络优化方案,优化基站布局、增加基站数量,在区内新建20个4G基站、6个5G基站,有效地提升了网络覆盖率和通信质量,增强5G、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支撑能力。科学布局支撑数字化发展的基础网络体系,通过光分优化、网络优化、线路整治、网络建设、通信应急保障等提升网络服务质量运维质量指标管理和工程建设过程管理,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
2023年度全市开发区工作简报
报送及采用情况的通报
2023年,市开发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累计编发工作简报24期,全市各开发区(示范区)累计上报信息538条,实际采纳信息326条。
报送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147条、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110条、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110条、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107条、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64条。
采纳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80条、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72条、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60条、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58条、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56条。